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民生领域要素效率持续提升,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充分发挥持久效益,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效益。
强化民生工程民主参与。结合我市实际,市民生办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在项目安排上,做到由民做主。通过《铜陵日报》、市财政局(市民生办)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载体,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工程项目,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在项目布点选址、工程设计、项目类型等方面,尊重群众意愿。在项目实施上,做到由民参与。补助类项目在受益对象资格申请、审查把关、评审认定等环节,组织引导群众代表参加,积极开展评议;工程类项目在项目建设、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聘请有经验和责任心的老党员、老村干、老复退军人、老退休教师、老村民代表等,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做到由民监督。通过村民自管、自营、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民生工程后期维护中资金使用、跟踪检查等方面,构建群众支持、群众参与、群众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在项目效果上,做到由民评判。在开展民生工程绩效自评和第三方评价工作时,将群众感受作为评价项目绩效的重要依据,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问卷表,引导群众参与绩效调查,同时优化考核方案,进一步增加群众满意度在民生工程考核中的权重,提高民意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效益。精准实施项目。严格根据制定的项目实施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和计划进度安排表,注重过程管控,抓好工程类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监督,做好补助类项目申请、评议、公示、发放等工作,加强服务类项目流程管理、标准到位等工作,做到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完善推进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执行按月通报、随时调度、定期督查和跟进约谈,确保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加强目标管理,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责的目标考核体系,同时加强第三方绩效评价、评估,强化结果运用,主动接受市人大、政协视察监督,完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全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一是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确保绩效评价争先进位。各责任单位对照2018年省评价项目安排重点和绩效评价办法,认真梳理准备,全面高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完善各项基础台账。二是全面完成市级绩效评价,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市直责任部门认真做好正在开展的2017年民生工程项目市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及时整改到位。三是严格“三张清单”制度,做好反馈问题整改。相关市直责任部门和县区认真做好2017年民生工程省第三方绩效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限期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开展监督检查。四是制定完善绩效评价办法,认真开展绩效自评。各市直责任部门根据省直主管部门新制定或修订的2018年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开展部门绩效自评,提升项目实施质量。五是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各县区将开展的自评和第三方绩效评价情况向同级政府和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报告,于8月底前完成并将佐证材料报市民生办。
建管并重确保惠民实效。一是制定完善建后管养办法。为实现民生工程后期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市民生办要求近年来新增民生工程项目的市直责任部门结合项目特点,及时制定项目建后管养办法,并与财政部门会签下发,以落实管护经费,同时督促相关市直部门对已印发的老项目管护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今年以来共制定完善项目管养办法22个,目前已汇编成册将下发各单位执行。二是采取多元化主体投入。对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改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四好公路、农村公路村村通、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乡镇幼儿园采取公办民营,对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养老机构采取民办公助,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吸收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投入。三是强化效果监督评价。建立民生工程管护责任督查追究机制,将项目进展督查与建后管养督查相结合,同时将县区建后管养投入长效机制纳入日常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及第三方绩效评价内容。(记者 朱成林)